中国青年网

中青校媒

首页 >> 我的大学 >> 正文

渭读 | 有这样一群中国人,他们逆流而上,暗夜逐光…

发稿时间:2021-11-04 11:00:19 来源: 长安大学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风雨兼程

  万千仁人志士前赴后继

  为共产主义事业而战斗

  逐光百年,方成今朝盛世繁华之景

  今天

  让我们跟随林楠笙走进那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他是一名绝对忠诚的爱国主义者

  他是一名初心不改的革命者

  他更是一名暗夜逐光的叛逆者

  他是林楠笙

  电视剧《叛逆者》从隐蔽战线这一视角来讲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故事,重点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地下工作者与国民党特工之间的斗争。这部电视剧的主人公林楠笙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但他的经历——从一名国民党军统特工成长为一名坚定的中国共产党员,象征着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里万千革命者的思想转变。

  眼下外敌入侵,只有弃笔从戎才是最直接报效祖国的方式

  师范毕业后,林楠笙做出了人生第一个重要选择——离开安全稳定的教师岗位,加入国民党复兴社干部特训班,为加入一线战斗做准备。1936年,他由于出色的表现被国民党复兴社特务处上海区的站长陈默群选中,成为一名国民政府的军统特工,而他到特务处上海区的任务是调查隐藏在其中的、代号为“邮差”的中国共产党特务。

  你的信仰不应该依附于任何人

  抗日战争爆发时,林楠笙已经通过重重考验成功在特务处上海区立足,且担任特务处上海区的行动队队长。可是,在国家危难之际,林楠笙想象中同仇敌忾、奋勇杀敌的画面并没有出现,取而代之的,是特务处上海区新站长王世安出卖战友、中饱私囊,是对他有知遇之恩的陈默群投敌叛国当了汉奸!深受打击的林楠笙信仰崩塌,失去了方向。此时,顾慎言来到林楠笙身边,对他进行开导:“为自己的国家尽一份自己的力量,这个方向永远不会有错。”而顾慎言,就是一直隐藏在特务处上海区的中共地下党员“邮差”。

  我入这一行,不只是为了前程

  1941年冬天,林楠笙遭遇了他的人生低谷。他因被子弹击穿肺部而被以汪伪和平建国军的一名少校军官的身份安置在香港日军医院疗养,期间他不仅被要求学习日语,还需要忍受医院里的其他日本军官对自己国家的羞辱,忍受侵略者对同胞的欺辱、践踏。此时,林楠笙经受着身体与心灵的双重折磨,一度陷入心灰意冷的绝境。

  直到有一天,林楠笙无意间从广播中听到《论持久战》。而这一幕堪称全剧的神来之笔,也是全剧最大的转折点!广播里那慷慨激昂的话语成为了林楠笙人生至暗时刻的救赎,直接促使林楠笙的“叛逆”情绪达到顶峰。1942年,在亲眼见证位于重庆的国民党最高指挥部内部的腐朽后,林楠笙终于与所谓的“锦绣前程”决裂,转而投入中国共产主义事业中,成为一名中共地下党员,并从顾慎言手上继承了“邮差”这一代号。

  《叛逆者》这部电视剧着眼于抗战时期隐蔽战线里的故事,为我们展现抗战时期硝烟以外的战场,向我们介绍了复兴社、特高课、七十六号等组织,将西安事变、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等重大历史事件与隐蔽战线上的工作相联系,加深观众对抗战历史的认识。

  电视剧《叛逆者》讲的不是大英雄故事,而是以林楠笙为代表,展现了战争年代小人物的成长历程。在这条至关重要的隐蔽战线上,有许多无名英雄并不如林楠笙那么幸运,他们为了共产主义事业而牺牲,因而无法亲身感受军民鱼水情的喜悦,无法亲眼看到大街小巷里的红旗飘飘,无法真切地体会到理想中的信仰照进现实里的样子。

  在《叛逆者》的故事里,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一次又一次地震撼着林楠笙,而这种震撼不只闯入林楠笙的心里,更润湿了无数观众的眼。我们都知道,故事中的那些不可动摇的信仰、始料不及的牺牲并非导演赋予角色的光环与考验,而是真真切切铭刻于革命先辈心中的信条,是以血为墨拓印在史书上的现实。

  其实,林楠笙的选择也是那个年代大多数人的选择。他们深知“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注定要忍受孤独”,但对他们来说,比起在腐败不堪的虚假光明中沉溺,不如心怀信仰于暗夜中逐光。其实他们并不是孤身一人,因为在他们的身边,还有着千千万万“叛逆者”,而正是因为有这千千万万人愿以不畏生死的信念为民请命,才能使中华有今日之强盛。

  乱世之下

  叛逆者曾踽踽而行

  盛世之时

  奋斗者必高歌猛进

责任编辑:曹竞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