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中青校媒

首页 >> 我的大学 >> 正文

深入科技小院 福师大实践队调研技术落地新需求

发稿时间:2025-07-10 11:57:02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赖丽慧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军利)近日,福建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化育乡兴”实践队深入罗源沙蚕科技小院和罗源香稻科技小院,解码科技赋能海洋养殖与农业发展的创新实践,探寻科技小院驱动乡村振兴的澎湃动力。

实践队队员开展社会实践现场。福建师范大学供图

  在沙蚕科技小院,队员在驻院研究生带领下,深入养殖示范基地探究“模拟潮汐灌溉”系统运行原理。实践队观察到,小院团队通过优化饵料配方、革新益生菌投放技术,将夏季沙蚕存活率显著提高。

  在香稻科技小院,队员们紧随责任专家脚步,系统学习核心技术,深入再生稻试验田对比优选品种特性,并与研究人员展开深度交流。田间地头,队员们精准捕捉到专家强调的稳产高产“密码”:精准施肥、关键期水层管理。队员郑怡彬在调研日记中感言:“农民们手中那本标注着关键农事的‘再生稻生长日历’,正是‘把技术装进农民口袋’最朴实的注脚。”

实践队队员开展社会实践现场。福建师范大学供图

  实践队在沙蚕与香稻科技小院的深度调研中,凝练出科技赋能产业振兴的“双链共振”模式:沙蚕科技小院以技术突破打通“蓝海链”,不仅提升了养殖效益,更保障了珍稀物种繁育的饵料安全,为渔民开辟了可持续的致富新航道;香稻科技小院则通过品种选育与精深加工延伸“黄金链”,让优质稻米身价倍增,有效带动了粮农增收。

实践队队员开展社会实践现场。福建师范大学供图

  队员傅雅昕表示:“从养殖尾水循环利用到农产品深加工,科技小院让我们看到,科研成果扎根土地方能结出乡村振兴硕果。无论是沙蚕存活率的提升直接转化为养殖户的收益,还是香稻产业链的延伸带来的增值空间,都生动诠释了科技兴农、产业富民的现实路径。”

  下一步,实践队将整合调研成果,针对沙蚕养殖尾水治理、香稻品牌建设等问题形成建议报告,为深化校地合作、优化科技服务提供参考。

责任编辑:曹竞 范雪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