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中青校媒

首页 >> 我的大学 >> 正文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北师大教育实践内蒙行

发稿时间:2023-08-12 17:27:06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近日,北京师范大学师生赴内蒙古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在实情实景中提高思想认识,在学思践悟中厚植爱国情怀,铸牢中国心、中华魂。

  青春梦,中华魂

  北京师范大学师生教育实践团赴内蒙古侧记

  7月2日至6日,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部署下,党委统战部、港澳台事务办公室、校团委联合组织46名师生赴内蒙古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活动。实践团师生通过参观展览、实地考察、现场教学等形式,与当地群众深入交流,亲身感受内蒙古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生态保护、人民安居乐业的火热图景。

  海的尽头是草原

  实践团在乌兰夫纪念馆、乌兰夫故居聆听讲解,观摩历史展品,结合观看影片《海的尽头是草原》,进一步了解“三千孤儿入内蒙”等政策的提议者乌兰夫同志对民族团结做出的巨大贡献。在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民族团结教育基地——“国家的孩子”展馆,大家听着入蒙孤儿成长为栋梁之材回报内蒙的真实故事,体悟内蒙人民悉心照料三千入蒙孤儿的无私大爱。看着展馆内一张张入蒙儿童与“额吉”们的旧照片,实践团师生深刻感受到,在我国国土广袤、人口规模巨大、地区差异悬殊的现实国情下,各民族始终相互依存、血脉情深、相濡以沫,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正如来自香港的吴振铭同学所说:“中华民族的各族儿女就像同一个母亲的孩子们一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生长在香江之畔,但和内蒙古人民交流时我们同样的笑脸,让我看到了在华夏大地上盛开的民族团结之花。”

  实践团在乌兰夫纪念馆、乌兰夫故居和“国家的孩子”展馆

  不尽的江河不断流

  实践团师生前往位于锡林郭勒盟地区的贝子庙和十三敖包山,行走在金莲川草原上的元上都遗址,抚摸着断壁残垣,想象着当年这里繁华的都城景象,领略到历史的更迭和中华文明连绵不断的脉络轨迹。走在充满历史厚重感的一柱一石旁,大家都切实感受到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和包容性,这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

  来自澳门的施炜同学站在元上都遗址上,迎着草原呼啸的大风感叹:“在这里的风声,也仿佛回荡着那时东西方文明交汇融合下的笑语欢声,我好像也看到了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永不磨灭的文明火种。我们只有在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灿烂历史后,才能更有力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实践团在贝子庙、十三敖包山和元上都遗址

  极目青天日渐高

  在白音锡勒牧场,实践团师生感受祖国生态环境的多样性,了解内蒙古人民因地制宜地发展牧场经济的举措。在锡林浩特市首放食品园区,独具地方特色的奶食加工车间和创新奶制品,也让大家从内蒙古“白食”中品味到了民族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全新样态。

  北京师范大学太仆寺旗农田—草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站位于中温带半干旱地区内蒙古高原南缘农牧交错脆弱生态区,实践团师生通过学习认识了野外观测的各种仪器设备和对土壤植被进行长期监测的实验方法,对野外观测站为生态环境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的科技支撑作用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科学治沙,全面提升荒漠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有了更深的感悟。

  在野外观测站住宿一晚的台湾同学柯采萱说:“草原是宽广寂寥的,野外观测站的条件是艰苦的,但驻守在此的老师同学们为国家生态保护事业建设的心是炽热的。”地理科学学部的刘子仪同学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她说:“看着徐霞老师在介绍实验场地与记录仪器时眼中闪烁着的光彩,我深深地被这份科研精神折服。作为一名北师大人,我要始终用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从专业学科角度为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建言献策、贡献力量。”

  实践团参观白音锡勒牧场、锡林浩特市首放食品园区

  实践团在北京师范大学太仆寺旗农田-草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站

  碧水蓝天共享

  “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迎风雪冒寒暑,传递着党的声音。”这首《多彩的轻骑兵》,充分体现了乌兰牧骑的使命和初心。在参观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展馆时,大家了解了乌兰牧骑为民族地区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看到了“红色的嫩芽”播撒盛开的民族之花,亲身体会到了党的创新理论在内蒙古大地上的生动实践。在与乌兰牧骑成员的交流中,来自香港的陈俊杰同学有感而发:“我真的感受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自信,还有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历史的强大文化自信!”

  同在碧水蓝天下的,除了草原上的牧民,还有生活在城市街道里的居民。走进锡林浩特市额尔敦街道华油社区,多民族社区丰富多彩的功能室映入师生们的眼帘,人民生活热火朝天的精彩画卷徐徐展开。欣赏着社区叔叔阿姨挥毫写下的书法作品与热情洋溢的民族舞蹈,大家被和谐幸福的氛围深深感染,暖融融的微笑传递给了在场的每个人。

  文学院黄笑园同学说:“来到华油社区之后我才意识到,原来一个小小的社区可以提供如此丰富、完善、切实的便民利民服务,这次实践让我看到了基层治理在实际工作中如何着力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体悟到了国家治理‘微细胞’在治理体系现代化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

  实践团在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展馆、

  锡林浩特市额尔敦街道华油社区

  以教育之强,夯实伟大复兴之基

  徐行在锡林郭勒盟蒙古族中学的各类特色教室、欣赏着一幅幅中小学生们的美术书画作品,师生们感叹于当前内蒙古地区中学硬件设施先进齐全的现代化进程。在该校就读的高中生乌都巴拉说,自己为了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从东乌珠穆沁旗考入蒙古族中学,虽然只有放假才能回家,但是考大学的梦想一直鼓励着她前行。临走前她悄悄告诉同学们,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是她的理想院系。

  与蒙古族中学师生们的交流,让大家感受到了党和国家对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重视与支持,感受到了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状,也更加意识到北师大实施“强师工程”、“优师计划”的时代使命和担当。来自历史学院的王若珏同学感慨道:“作为北师大的学生,我们更要坚守北师大‘为民族复兴办教育,为国家富强育英才’的办学初心,从自己的专业出发,到更广袤的祖国大地上传播教育的种子。”

  实践团在锡林郭勒盟蒙古族中学

  通过参访实践与学习交流,实践团走进展览馆、历史遗址,深入学校、社区、企业,与内蒙古从“相遇”走向“相知”,从“共学”走向“共乐”, 对内蒙古经济、文化、生态、教育等方面的情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有了更深刻形象的感受与体会,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了更生动的感悟。本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活动培根铸魂、同心筑梦,理论实践两手抓,学思践悟显成效,在实践互助中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不断夯实共有精神家园根基。

责任编辑:曹竞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