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中青校媒

首页 >> 我的大学 >> 正文

追光逐梦,师兄弟共攀科研高峰!

发稿时间:2023-08-12 17:24:10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人的一生是由什么构成的呢?

  是无助,是奋斗

  是无数迷茫后坚定信念的重整旗鼓

  是快乐,是合作

  是携手追梦的一拍即合

  人生何其有幸

  能够遇见热爱遇见知音

  并且能一直坚持热爱,坚定地走下去

  对于西南政法大学刑事侦查学院的

  彭安和周毅来说

  他们便是幸运的

  他们保持热情,追求卓越

  以青春之我,践行科研之路

  让我们先来认识认识

  这两位携手追梦的刑侦学子吧!

  人物介绍

  2021级侦查学硕士研究生 彭安

  本科就读于西南政法大学2016级刑事科学技术专业,2019年发表《中国科学:化学》封面论文,目前发表校定A类论文2篇,校定C类论文1篇,主持校级项目2项,申请发明专利2项,授权1项。

  2021级侦查学硕士研究生 周毅

  本科就读于西南政法大学2017级刑事科学技术专业,中共党员,利剑特训队队员,推免侦查研究生,年级总班长。目前发表校定A类论文1篇,校定B类论文1篇,校定C类论文1篇,主持省部级项目1项,申请发明专利2项,授权1项。主持重庆市研究生项目1项,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比赛重庆市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

  科研之行路漫漫

  一步一个脚印

  才能将探索贯彻到极致

  他们的科研故事才刚刚开始

  遇见西政,遇见刑侦

  彭安本科就读于西南政法大学刑事侦查学院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在本科期间,他一直跟随导师进行新型纳米材料的研究,将其应用于潜指印的显现。在此过程中,彭安参与了许多实验,包括样品制备、仪器操作、数据分析和论文撰写。目前,彭安是一名侦查学专业的研二学生。在研究生期间,彭安致力于纳米传感与人工智能的研究,并将其应用于毒品检测中。

  大一上学期时,导师黄锐教授在第一节课介绍了自己的物证技术科研团队。在班上,刘睿师兄和何怡师姐对他们团队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这引起了彭安极大的兴趣。课后他便向师兄师姐了解情况,在黄锐教授的推动下,彭安决定加入团队。 这是他第一次接触到科研,也是他和科研结缘的起点。

  和彭安同属一个师门的周毅,是2021级侦查学的一名硕士研究生,本科就读于西南政法大学刑事侦查学院刑事科学技术专业。两人颇有缘分。本科期间,彭安是周毅的师兄,带着周毅做实验。后来彭安选择研究生“二战”,所以他们一同成了2021级侦查学硕士研究生,加入黄老师的团队,成了同门。周毅笑着坦言,自己现在的科研功力有三成是彭安传授的,“彭安师兄是我的科研第二领路人”。

  同样是在大一的司法课上,黄锐老师向学生介绍自己的司法团队。也许是高中是化学课代表的缘故,周毅多了这一分的热爱和兴趣,他被老师的言语深深地吸引。课后周毅就主动申请加入黄锐老师的团队。关于怎么确定自己要往科研这条路走,周毅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他只是说,不知道什么时候,只是跟着老师的节奏走,虽然中途无数次想过放弃,但是心里一直有个声音告诉自己不甘心。就这样走着走着,在得到了一些正向的反馈之后,比如挑战杯获奖,拿到奖学金,申请到专利等,周毅自己更加坚定了信心,这条路自然走得顺利了很多。

  (左一为周毅)

  偶尔迷茫,常常请教

  科研路上,迷茫和困难就如家常便饭。在彭安进行第一个独立研究项目时,麻烦出现了。在具体实施时,制备材料没有得到期望的结果。尽管他尝试从头开始构建实验条件和方法,但依然没有成功。耗费一年多的时间,项目仍然无法达成预期效果。最终,彭安不得不选择放弃,转而去研究其他的课题。经过一阵的自我心理挣扎后,彭安吸取教训,重新调整了自己的思路和计划。在研究新的课题中,他经常与导师交流,导师的经验建议帮助他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科研重在积累。为了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彭安会广泛阅读相关文献和资料。另外,团队的力量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彭安和小组同门一起讨论,琢磨每一个实验步骤,严谨地论证每一个数据,和大家一起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最终克服了科研难题。

  四年来,周毅每天早出晚归,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勤勤恳恳。迷茫和无助是常态,大部分时他处于“循环”之中,感到难受,想要退出、摆烂;孤独,没有动力。

  回想起一路的科研心得,周毅说很多科研小白止步于“循环”,因为时间成本、心理建设、实验客观阻碍,但其实只要走通了这一步,后面的都是水到渠成。自己也多亏了导师,从黄老师那里汲取了莫大的能量和信心。大概是大三上学期或者大三下学期的某一次组会,遇到一个科研难题,周毅想打退堂鼓,“我觉得我不行。”导师说了一句,“你可以”。那一瞬间真的给了周毅莫大的力量,激起了这个少年继续前行的决心。

  在个人学习和科研工作双重任务下,牺牲节假日(周末、五一国庆、寒暑假)成了周毅的家常便饭。遇到问题,周毅喜欢先自己检索相关文献寻找原因,最后实在搞不懂的,就跑去找黄老师和张老师指点迷津。一步一步,周毅逐渐掌握了做科研的闭环流程:主动发现研究方向,并自行检索文献掌握研究现状、理清实验思路与方法,主动向导师请教、咨询意见,开始循环(开展实验,分析实验现象,阅读文献寻找理论支撑、向导师汇报,调整实验方法、研究方向),写论文、找期刊、投稿、补实验、返稿等。

  一起陪伴,一起收获

  幸运地是,科研路上不仅有导师的支持,还有志同道合的科研队友。从本科时积累的默契让周毅和彭安非常了解对方,有时对方一个小眼神就能很快明白下一步行动,两人在科研上配合得越来越好。在导师的指导下,他们会定期组织些小型的研讨会或者讲座,来分享彼此的研究成果和思路,交流科研难题。科研日常工作主要包括实验操作、数据处理、文献阅读和论文写作等方面。尽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研究课题和任务,但是两人也会互相支持和帮助,一起完成较为复杂的实验操作,共同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分享是知识最大化的利用,互相借阅文献成了他们为彼此提供的灵感和思路。在一个组里,黄老师做他们的领路人,他们一起做黄老师的得意门生。两人不仅是科研路上的队友,除了一起搞科研,还一起玩耍,打游戏、看国漫;形成了“1+1>2”的合作机制。

  在导师的要求严格下,彭安和团队成员在科研工作中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注重团队合作和学术诚信,努力创新研究并取得了优秀的成果。通过参与许多实验环节,包括样品制备、仪器操作、数据分析和论文撰写,最终,其团队研究成果被发表在《中国科学:化学》上,这篇论文也被评为“西南政法大学2019年度重大科研成果”。

  从本科到研究生,彭安发表了两篇校定A类论文和一篇校定C类论文,主持了两项校级项目,申请了两项发明专利并授权了一项。这些研究成果让彭安更加深入地了解纳米技术和人工智能,并且让他意识到,这些技术可以为社会带来更多的价值。

  而这边的师弟周毅也紧跟师兄的步伐。经过不断地坚持和努力,周毅在去年第一次成功发刊。回想起那时的心情,周毅说,那一刻是开心的、解脱的。目前周毅共发表校定A类论文1篇,B类论文1篇,C类论文1篇,主持省部级项目1项,申请发明专利2项,授权1项。主持重庆市研究生项目1项,获挑战杯,重庆市二等奖、一等奖各一项。对于周毅来说,他总算没有辜负导师的栽培,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学校给的推免名额让他明白自己是被信任的,而如今的成功也证明学校的眼光没错。

  不务空名,踏实前行

  “保持热情,追求卓越,踏实前行” 是彭安的人生态度。回想科研这一路的经历,彭安用坚持与努力概括。他说,科研是一项需要不断投入和努力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克服困难,不断积累经验和提高能力。同时学会倾听,保持平常心,少些功利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享受到科研带来的乐趣和成就。

  彭安这样评价自己:“过去的我相对比较青涩,缺乏经验和成熟地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如今的我稍微成熟和稳重些,懂得如何处理各种复杂的情况和问题,也有信心和耐心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事物。”他的理想是以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态,一步一步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周毅的人生信条,“不务空名”是他对自己一路的展望总结。如果要用百分比来评价自己,周毅说曾经的自己是60%,现在是66%,未来想要达到80%以上。“以前和朋友聊,感觉自己过着60%的人生,看上去挺棒的但也就那样,挺无奈的。”他一脸真诚地说道。怎样才能拼尽全力过上80%的人生呢?周毅也还在探索……

  作为一名科研人,彭安一脸笃定地谈及自己对科研的认识。“对于侦查学来说,写论文和做科研是为了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基础理论研究,并在实践中发掘创新的侦查方法与技术,帮助侦查人员提高侦查技能和工作质量,提升反腐败、打击犯罪等方面的效率和成果。学术成果对侦查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帮助。从基础理论研究到现代信息技术、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应用,都可以为侦查工作提供更多全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不断的学术研究和成果分享,侦查人员可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知识储备,使侦查工作能够更加高效、精准、科学化”。

  而彭安和周毅这股新生力量正在崛起,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和成果一步一步诠释科研精神和学术信仰。他们不仅希望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更是从大地上吸取案例并让科研成果落地生根,造福人类。坚持热爱,终有所成,不负人生。

  科研精神在西政

  自强不息创发展

  新生力量的崛起

  也将为前途开辟光明

责任编辑:曹竞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