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中青校媒

首页 >> 我的大学 >> 正文

当一群中大师生要给你家建个小菜园……

发稿时间:2022-10-12 10:51:40 来源: 中山大学

  假如你老家屋后有一块空地

  本来是这样

  这样

  有一天

  一群中大的师生主动找到你

  在他们的义务帮助下

  它变成了这样

  是不是挺开心

  欢天喜地邀请乡亲们来坐一坐?

  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凤山镇红塘村的村民们就遇到了这样的好事。中山大学中国区域协调发展与乡村建设研究院李郇教授团队,通过“美丽红塘共同缔造-小菜园设计与建设”活动,党建引领、村民主体、师生参与,以小菜园建设为载体,以空间有序促进社会有序,一方面美化村民房前屋后环境,另一方面通过多方主体,“共建共治共享”,改善乡村社会关系。

  01

  7天,变身!

  红塘村位于云南省凤庆县的群山之中,曾是茶马古道的重要节点。2013年起,中山大学对口支援凤庆,充分发挥综合性高校的资源优势,各职能部门、院系和附属医院各尽所能,通过多种形式助力乡村振兴。

  在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党委、校工会定点帮扶组、凤庆县乡村振兴局、红塘村党委的大力支持下,李郇教授团队启动以“美丽红塘·共同缔造”为愿景的“红塘实验”,其中一项是房前屋后的小菜园改造。

  中大的师生,为村民做专业的设计,并且跟村民一起,用一周的时间完成整个改造,可以说是小菜园版的“梦想改造家”。“听起来很不错,但到底效果怎么样,村民们一开始也是观望的心态,所以启动工作并不是那么顺利。”红塘村村支书郭洪生说。

  但团队应对这种局面的经验丰富得很,首选了积极性最高、场地条件具有代表性的党员张国凤大姐家作为第一家示范点。

  工作团队跟张大姐一家、村干部和当地工匠师傅共同讨论工程事项和方案细节,比如挡墙拼花方式、道路铺设方式和位置,确定了需要移除和保留的树木。为了留住“乡愁”,也为了节约费用,团队的方案充分保留利用老物件——老旧青砖、瓦片、石块、木板、老树桩等。

  中大师生团队、张大姐和她的姐妹团、村干部们、邻居朋友们一起参与,干得热火朝天。大家合力清除场地杂乱植被,一起冒雨上山采竹,一起建设挡墙小路,一起种下蔬菜瓜果,亲朋互赠花卉装点美丽的小花园。菜垄小路整齐干净,蔬菜花卉相映成趣,漂亮的园子成了村里独特的风景。

  大家还一起做了一面“邻里和睦景观墙”。

  “张大姐家就在路边,我们也对改造情况进行了直播,村民发现改造后的小菜园真不错,直接打电话到村委会咨询和现场邀约的就有二三十户。其中还有一位住在半山腰的老乡,特意跑来一趟,问能不能给他们家菜园也改造了。”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副教授陈婷婷说。

  于是,接下来第二家、第三家……在这个过程中,中大的师生团队们展示出了十八般武艺。

  文能绘图

  能雕刻

  能修剪树枝

  武能搬砖

  能和水泥

  放线、砍竹、砌砖、锯木头、种花种菜……师生们的智慧和汗水也被村民看在了眼里。

  中山大学选派红塘村的第一书记张良友说:“小菜园这么短时间内就把这么一大块杂乱的空间收拾出来了,变化相当大,这是大家共同完成的。通过做好小菜园,有效提升红塘村整体的人居环境,是村委和大家共同的意愿。这不仅是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更是提升村民对‘美’的感受、增强村民幸福感、提升村庄凝聚力,改善乡村关系的重要契机。”

  “我们前后共有8位老师,40余位学生参与其中。截至目前,已经改造完了5家小菜园,年内将共改造完10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的收获也很大。”陈婷婷副教授说:“我们的专业是城乡规划,有设计能力,但是这些理念不一定适用于当地。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不仅提升了动手能力,学会了与村民沟通,更加强了对中国乡土文化的了解。这是大家提升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的生动实践。”

  02

  共同缔造 共同参与

  以人居环境建设为载体,从群众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房前屋后做起,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推动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建设美丽红塘村。

  ——美丽红塘·共同缔造

  中大师生把乡村振兴的“文章”写在了云南大山上。共同缔造,不仅是师生的热情,更是发动群众的生动实践。

  中山大学区域协调发展与乡村建设研究院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指导下,先后于广东、福建、辽宁、云南等近20个乡村开展了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工作,师生和村民一起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建设了美丽乡村、推动了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夯实了乡村基层组织,把乡村建设行动融入到教学与研究之中。通过十余年的实践积累,研究院总结形成了“一个治理体系、一套基本要求、一套工作方法、一个工具箱、一套评价标准”等“五个一”的理论方法体系,并推动共同缔造进入城市更新、人居环境整治、乡村建设等相关国家重点政策。

  红塘村党委和研究院团队针对小菜园改造实行“以奖代补”政策,以“一块钱撬动一块钱”,即在“共同缔造”理念下,村民先行支付费用,以投工投劳、亲朋好友帮忙及雇佣村内工匠等方式开展建设,完成改造验收后由专项基金支付补贴。在此过程中,村委带头,从前期的沟通选点到之后的建设维护,全程参与,村干部辛勤的汗水极大的鼓舞了村民,干群关系变得更加紧密。

  大家在共议设计、共同施工的过程中达成共识——尽量采用本地和已有材料,既节约成本,又体现本地特色。小菜园使用了许多山上的龙竹、河边的鹅卵石、场地的废旧物件,建设中过往村民都会驻足,碰到需要帮忙的地方都会主动提供材料或搭把手。小菜园的诞生过程决策共谋、施工共建、成果共享,小投入带动大效果,正悄悄地改变着村庄。

  郭洪生说:“小菜园建设不仅把我们的环境变得更美了,还使得村内关系更加和睦,集体的凝聚力进一步加强。”

责任编辑:曹竞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