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中青校媒

首页 >> 我的大学 >> 正文

八闽文化系列报道 | 遥闻此景画难能:现代化浪潮中的河心洲

发稿时间:2022-10-11 11:33:58 来源: 中青校媒 福建

  枕山襟海,横亘古今 

  经过数千年的光阴更替

  闽地文化在历史河川中逐浪而行

  传统文化在反复洗粹中悄然沉淀

  成为今人共享的精神养料

  山峦沟壑间

  散落着古朴的民歌唱腔与精妙剧艺

  石雕与印刻诉说着一代匠人的传承初心

  茶中能演“百戏”,茉莉暗藏乾坤

  为一城历史着迷的都市媒体人

  拿起手中相机

  在石阶罅缝中行走记录……

  他们证明着八闽文化的生生不息

  暑期,福建校媒大学生新闻社特别成立了“福建地域文化专题组”,我们将带你从学生记者的视角一同探访,那些蕴藉而瑰丽的「闽地文化」。

  榕事:

  自媒体人如何在福州行走与记录

  

  人文、景色拼合出了一幅水墨福州,洋洋洒洒地描绘着这座千年古邑。对于刘伟煌而言,这般烟火弥漫的福州并非仅仅寄托着他的乡情。

  B站up主刘伟煌——“榕事”的发起人,用自己的脚步丈量着这座城,用自己的镜头记录着这座城。

  榕事主创人员的合照

  榕事主创人员的合照

  01

  媒体人的成长

  2018年正是刘伟煌读大二的时候,因为其专业涉及到摄像及摄影,他开始慢慢对摄影感兴趣。同时,在外地求学的经历也影响着他,使他对城市文化产生思考:“在外地看到其他城市有很多宣传城市文化的机构或者个人,反观福州较少,所以我想来尝试做一做。”这样的现象令他感受颇深,“之前也一直在思考怎么样能够为家乡的文化建设出一份力。”

  出于对自身爱好的追求,对提升自我、学习新事物的探索,也出于对家乡的热爱,刘伟煌开始尝试拍摄一些视频。

  但自媒体账号的搭建并非一蹴而就。起初,刘伟煌戏称自己的作品“蛰伏”了许久,直到去年,视频的播放量及账号的粉丝量逐渐增加,“榕事”才算是正式成型。

  即便刚成型不久,“榕事”的视频内容始终保持着优质的水平并具有丰富的内涵。榕事的主创团队以福州历史故事的逻辑为线索,环环相扣,从阳岐村到严复、从上下杭到烟台山,通过“书接上回”的开场将不同的城市文化串联起来,这样看似信马由缰的风格背后却又能实实在在体味到老福州深厚的历史底蕴。

  拍摄花絮

  刘伟煌认为最有挑战性的,是“本土文化”主题系列视频。从去年9月份开始,榕事的主创团队就着手策划一期关于福州的起点——冶山的视频。期间他们同往常一样,不断从福州市图书馆、知网以及冶山当地大量搜集相关历史资料,并在许多学术化的资料中,提取出一种能让观众接受的表达方式,最终轻轻抚开蒙在福州城起源这段历史之上的时间尘埃。从曾经烟波浩渺、颇为壮观的欧冶池,到唐马球场;从贡院砖瓦,到近代的中山纪念堂,再到僻静幽雅的仁寿堂;摩岩石刻和观海亭镌刻下前人的足迹,芳茗园重新追溯了福州的茶文化......古邑榕城的原初被娓娓道来,千年历史的帷幕被缓缓揭开。

  榕事主创人员正在查阅资料

  02

  现代化与乡土性:城市的两面性

  提及榕事的“本土文化”系列视频,刘伟煌有着独到的想法——“城市的两面性”。

  刘伟煌自己的生长经验告诉他,福州这个城市存在着两个不同面,“这有点像方言跟普通话之间的区别。”一方面,学校会告诉他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而另一方面,当他回到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人情社会中时,亲友会告诉他:你应该讲方言。

  这样的城市两面性,是乡土性和现代性共存的。

  而在如今的现代化浪潮之中,面对渐趋同质化的现代化都市与逐渐消亡的城市传统文化,刘伟煌希望能够通过他的镜头去捕捉和定格记忆之中的老福州,希望能通过他的视频,更全面、更生动地描摹一座未经现代化修饰过的城市,一个中国城市的面貌。

  就像刘伟煌所说的:“有一些乡土性很强的东西,我们想更多地去记录它们。我觉得那些东西能够传达出一些文化上的差异性,一些不一样的东西。”这般别样的差异性,足以展现出福州文化的独特。

  刘伟煌眷恋着福州的乡土,也不断尝试贴近这一片厚土。

  最令他印象深刻的“田野调查”,要回到2020年在林浦村的一次偶遇。刘伟煌回忆道:“我们非常机缘巧合地碰到当地一个类似于文物讲解员的老爷爷,他也非常热情。”他和搭档们捕捉下了这些难得的画面,老伯伯热心而激扬地讲解着林浦村的历史,往返于门梁之下,穿梭于宋帝行宫。“三台平步上,百尺举高楼”遒劲有力的朱熹真迹寄予学子厚望,“文光射斗,濂水龙腾”映射出师生勤耕好学的景象。刘伟煌真诚地说道:“他为我们做的这场解说相当于一次采访。那个素材其实挺珍贵的,也很难得”。

  榕事主创团队与林浦村文物讲解老爷爷的合影

  除了用心讲好福州的历史文化,榕事的主创团队们在其他城市文化上也有一番苦心。

  如主题为“城市指南”“虎纠味”等系列视频中,榕事的主创团队们采用一种“浅入深出”的叙述模式,巧妙地以闲逛或拍摄vlog 的形式吸引观众,“观众们不会有很重的心理负担,可以很轻松地点进来。退出视频的时候,也可能从中收获一些知识。”刘伟煌向笔者悉心讲解他的拍摄“秘诀”,他和搭档们希望通过一些不同的方式,吸引更多的朋友。向来秉持着开放包容思想的榕事主创团队,制作视频不会拘泥于一种形式,“我们自己也有做一些美食探店的视频,很多观众有这种需求,所以我们会尽量去满足”。

  而这些巧妙的制作手法,也正契合了其“以现代性的角度为切口”的理念,运用诙谐而轻松的口吻,讲述着这座城市的故事。

  “虎纠味”主题系列视频拍摄花絮

  03

  把日子过成诗

  榕事自搭建至今,陆续收到了不错的反响。从自己身边的亲友,到相关行业从业人员乃至专业人士都对榕事给予过肯定与支持。“这个时候我们会觉得,我们选择的这个方向和道路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可以坚持继续走下去。”亲友的鼓励给予了刘伟煌和伙伴们不少信心。

  拍摄花絮

  主创团队中有一位名叫刘景俊的成员,他正是被榕事所发布的视频吸引,才联系并加入其中。他分享自己观看榕事视频后的感想:“首先它具备一个点,就是本土化地域性。能够让我自己带入到整个视频的内容当中,感到亲切、不跳脱。”

  除了接收赞美与肯定的声音,刘伟煌表示也曾收到过质疑和否定。不过面对外界的评价,刘伟煌仍旧保持着平常心。

  起初,刘伟煌将新媒体视作一个发声途径,但更多地仍是将这样的体验视作自己的业余爱好。

  刘伟煌说:“接下来把我们要讲述的这些故事,一个脚印一个脚印地把它拍出来。”早已将为家乡的文化建设出一份力视作己任,刘伟煌和搭档们始终保持着“贴地飞行”,没有高呼着虚浮的口号,而是脚踏实地重新探索家乡,用新媒体人的镜头重新凝望着这一座古都。

  谈到自己对榕事的展望,比起更深远的影响,刘伟煌更希望能脚踏实地地拍好每一则视频,记录日常中的点滴生活,他谦诚地表示:“只是想把我们自己的故事,或者把自己心里面想要说的话,一句一句地说出来。”他和搭档们更希望将想要拍的故事拍出来,尽数反馈给榕事的观众们。

  用他的话来说:“我们只是想去记录,只是多了一个镜头。”他和搭档们想通过这样一盏镜头,穿梭于城市的街巷中,出没于涌动的人潮中,去记录每一天发生的故事,去吸引更多的人短暂地停下来去匆匆的脚步,“在这些很普通的日子中,去把那些比较浪漫的事情发掘出来、拍出来、表达出来,把日子过成诗。”

  “榕事”与“镜头”

  把日子过成诗,这便是一位身处忙碌的现代化城市的年轻人,对自己与家乡文化的一个深切而真诚的寄愿。

  END

责任编辑:曹竞
加载更多新闻